請珍惜曾經(jīng)有過的愛
發(fā)表時間:2016-08-02用戶:文字君閱讀:1833
去年端午,朋友的兒子打電話來,說他爸爸與媽媽又打起來了,已經(jīng)操了家伙,他已經(jīng)控制不了局面,要筆者過去幫忙。筆者趕往朋友家,門外就聽到他們仍在惡語相向。因為筆者是他們兩人多年的朋友了,還算有個面子,見到筆者到來,撂下手里的家伙。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,也沒有什么道理要給他們講,“驅散”了事。
多年來,筆者一直對于國人中離異雙方的互相仇視與傾軋深感酸楚。難道我們中國人就永遠脫離不了動物的本能!幾千年的文明就是這么個水準!每當我看到影視中,西方國家的離異夫妻互相幫助,共同為了孩子做某些事時,都會觸動筆者這根敏感的神經(jīng)。中國的離異父母,再婚后新配偶最忌諱自己的另一半與原來的配偶接觸,甚至打個電話聯(lián)系一下都被整個社會視為不道德。這哪里是人的邏輯,與本能欲望支配的豬等動物有何區(qū)別!后來,筆者為此還專門咨詢了一些長期居留國外的朋友,據(jù)反映西方人也并不象影視中表現(xiàn)的那樣豁達,他(她)們也吃醋,可是沒有中國人這么狹隘,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,對于父母基于孩子的義務的法律規(guī)定比較具體,法制比較健全,如果因為新的配偶吃醋就不充分履行作父母的義務,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。
西方國家的人思想比較開化,對于自己配偶與前妻或者前夫的一般接觸不象國人這么敏感。雖然也心存忌諱,但只要不是被堵在床上,多數(shù)屬于可接受范疇。有些國家的法律甚至有具體規(guī)定,父母雖離異,卻要定期看望未成年的孩子,履行父母的義務。
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,成就是毋庸諱言的??墒蔷裆系倪M步卻是不敢恭維的。許多觀念還停留在本能的層面上。比方,我們經(jīng)常聽到媒體將我國農民有吃、有穿、有住當作公仆們的功勞來歌功頌德。說什么生存是最高的人權。中國人權狀況的改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,可是絕對沒有達到與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同步的程度。人權,是人有別于其它動物的權利。生存權,不是人所特有的權利,是所有不危害其他生物生存的生物的權利。生存不是人權,象人一樣生存才是人權。如果說生存是最高的人權,那人與豬之類的動物還有什么區(qū)別!可悲的是,這種非理性的觀念居然深入人心?;橐鲋械姆抢硇哉沁@種主流非理性意識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反映。
現(xiàn)實社會里,曾經(jīng)恩愛的夫妻,一但分手以往的情義就都灰飛煙滅了,甚至多數(shù)這樣的離異者會終生敵視。對方過得比自己幸福的消息對于他(她)們是噩耗。許多有孩子的離異者,多在孩子面前詆毀對方,其實這種作法根本無法得到孩子心,相反到讓孩子對婚姻生活產生反感與恐懼。所以,離異家庭的孩子許多終生都生活在父母感情悲劇的陰影中。這也是多數(shù)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找個父母離異的伴侶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那天事后與朋友小酌,筆者痛斥了他:“你們鬧道今天這種地步,就是有千萬種理由,也不是什么光彩。哪怕你的前妻傷透了你,你都無法否認你們曾經(jīng)的恩愛。我不能責怪你們分手,可是分手就一定得成為敵人嗎?作人要作到一但翻臉,所承受過的對方恩惠就不存在了,品位是不是也太低了點了!這種年齡了,不需要別人給你講什么大道理,看到你們的兒子,你們都不應該忘記曾經(jīng)的‘恩愛’?!?br />
朋友是讀過大書的人,那天的話對他產生很強烈的刺激。寫這篇文章前,筆者曾遇到他,詢問他們的關系。朋友面露愧容地說:“她還那樣,可是我不會了。兒子——曾經(jīng)的恩愛是抹煞不了的客觀存在”。雖為朋友,可也不方便與單獨女士談這類話題。而這種事,又不能找個旁聽者。所以今天筆者寫此文,就是要告訴天下已經(jīng)離異的夫妻,別褻瀆了你們曾經(jīng)的恩愛。
有些女性朋友,一但分手就到處說自己受了欺騙,這種乞憐會玷污你的人格。不可否認,婚姻中存在欺騙。但是絕絕大多數(shù)欺騙不是預謀,而是一種經(jīng)歷使然。動輒就聲稱自己受了欺騙,你如何面對曾經(jīng)徜徉在愛河時愜意,如何解釋曾經(jīng)云雨時身體的感受;有的離異的男性國人心理更陰暗,受占有欲支撐,看不得離異的前妻開始新的婚姻生活。甚至千方百計地從中作梗,言外之意你就離開我也是我的,不許別的男人碰,自己再婚后還要常常騷擾對方。男同胞們,不要把自己墮落回普通動物序列,人與人之間是平等主體,沒有誰能夠占有誰,誰都沒有資格占有任何人。性占有是野生動物世界的游戲規(guī)則。你不進化,也別墮落回野獸界。
人與人的緣分是非常難得的,百年修得同船渡,千年修得共枕眠。分手了,要么忘掉過去分道揚鑣,要么在對方有難處時力所能及地拉一把。再婚夫妻也不要自欺欺人,一個人如果能那么輕易地忘掉曾經(jīng)同床共枕的人,你們之間也只能是生理欲望維系的同床異夢。當然再婚了,也應該承擔起現(xiàn)實義務。應該明確,你對于現(xiàn)行婚姻的義務要高于你對于前妻或者前夫的道義。當你出于道義對于前配偶施與援手,應該讓自己當前的配偶知道,并且一定要顧及他(她)們的感受。不能以怕對方誤會或者阻撓而背著對方幫助前配偶。“法定”程序是告知現(xiàn)配偶,說服對方理解并支持自己對于前配偶的幫助。這樣做在現(xiàn)實中很難,但卻是必須的程序。
而作為再婚者,應該理解并支持配偶這種有人情味的舉動。這不僅是一種文明修養(yǎng),也是對于婚姻的一種理性經(jīng)營。不要把你的配偶“摧殘”成無情無義之流,那樣你自己終將有一天也是受害者。如果實在不放心,陪同配偶一同前往也是應該被理解。得到理解援助前配偶的再婚者,更應該珍惜所擁有的這份情緣,切不可仗侍配偶的理解,不顧及對方的感受,超越自己對于現(xiàn)實婚姻的責任與義務去行什么道義。萬事有度,過猶不及。如果你對前一段感情不能釋懷,就不要重新開始新的感情生活。倘若重新開始,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。本末倒置,輕對現(xiàn)家庭與配偶的責任與義務,重曾經(jīng)的感情即是不道德的,也是虛偽的,更是一種害人害己的不理性行為。別用“愛”掩蓋自己的愚昧與狹隘。愛是給予,不是占有。得到配偶的理解是份情義,應該用全身心去回報。你對前配偶的任何幫助都是使用的你們夫妻的共同資源。這種幫助應該有度,一般不能大包大攬。救急不救窮,看在曾經(jīng)緣分與情義,危急時拉一把是情理之中的事。如果遇到前配偶有了重大困難需要幫助,必須取得現(xiàn)配偶的理解與支持。否則有兩個結局,一個是從精神上給予支持,幫助他出主意,找途徑;另一個是結束現(xiàn)在的婚姻,傾全力去幫助。但是后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,你若有這種打算,就不要開始新的生活拉上別人為你墊背。
如果你有好的文章作品,歡迎在文字站注冊發(fā)表,也可以下載文字站安卓APP手機發(fā)表作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