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態(tài)友朋
發(fā)表時間:2017-06-04用戶:文字君閱讀:1524
“大家認識是緣分,能成朋友是福分。朋友是相互學(xué)習(xí)和進步的階梯,是心中永遠閃爍的明燈……”讀過一篇優(yōu)美的散文《朋友是燈》,至今銘記不忘。黃金易得,知己難求。人生苦短幾十春秋,能有幾人找到知音?
古往今來,不少友情成為美談。譬如,管鮑之交成為了交朋結(jié)友的楷模,人們佩服鮑叔牙寧肯降低自己的地位,也為朋友提供施展才干的機會。譬如,明代小說家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中的“俞伯牙摔琴謝知音”,描寫了俞伯牙與鐘子期動人的友情,從此我們知道,所謂知音就是志同道合,而非酒朋肉友。
生活當(dāng)中一些看似平淡的東西,卻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忘懷。上個世紀70年代,我這個“走資派”的子女分到一個農(nóng)場勞動。那是11月中旬的一個寒冷的陰雨天氣,到了那里,分場根本沒作任何生活安排,到了晚上就連住宿問題仍然沒有著落。初冬陰雨天氣6點多鐘的時候,已經(jīng)夜幕四合,這時一人舉目無親,感到非常的孤獨無助。正當(dāng)一籌莫展的時候,一個“赤腳醫(yī)生”把我領(lǐng)到他的房間,還在床上特意加墊了一床棉絮,于是我們兩人在一個窄小而又溫暖的木板床上擠了一夜,從此我們也就成了真友。
至于偽朋,我還未曾遭遇。恰巧前天見到文友,他的一番敘事讓我得以見識偽朋的面目:在他參加工作以后,曾經(jīng)傾力幫助一人解決工作問題,從此改變了那人一生的命運。當(dāng)時不僅是那人自己,還有那人的全家,以及周圍的人們對之有口皆碑。對此,我的文友一直認為那是工作需要,從無一絲索取回報之意。但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良苦用心,換來的卻是無情的背叛。由于他們同在一個機關(guān)工作,那人上進心切,于是不惜一切手段掃清障礙……后來那人過河拆橋,恩將仇報,對我的文友進行造謠中傷,目的是為自己升官而已。
文友與我的敘述之后,不由感嘆——“人啊,長了顆紅樓夢的心,卻生活在水滸的世界,想交些三國里的桃園弟兄,卻總遇到些西游記里的妖魔鬼怪。別說你認識多少人,先看你有困難時還有多少人認識你。朋友,只要質(zhì)量,不要數(shù)量……”是啊,小人與你交朋友看重的是他所需要的東西──或者是錢,或者是權(quán),或者是名,或者是色??墒钱?dāng)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,或者你已失去利用價值,那么他就露出本來的冷漠面目。
交友,還得交與自己志同道合、有情有義,在道義上互補共進的畏友、密友。李白與杜甫的友誼證明,追求回報的友情或追求等量的友情永遠只是狹隘之人所為;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證明,只有共同信仰建立的友誼豐碑才能萬古永垂;金岳霖與梁思成的友誼證明,人類比動物高明偉大,是因為人類除了性還有友誼;茨威格與弗洛伊德的友誼證明,真正的朋友就是塑造彼此崇拜的偶像……
---- 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更多美文盡在文字站!